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国际摄影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3|回复: 7

观象授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9 10: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C9J9184.jpg

5C9J0679.jpg


    ——山西陶寺观象台地理坐标:东经111度29分55.16秒;北纬35度52分55.79秒;海拔高程574米(黄海系)。
    ——阳历就是公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历时365天6小时9分10秒,阳历一年365天,四年一个闰年,这一年2月为29天,全年366天,节气提前1日,闰年4月4日为清明节,24节气与阳历契合;阴历就是月历,一个月圆月缺周期是29.5天,所以阴历每月12个月为354天,与阳历一年差11.25天,用闰月的办法调配月与岁,使春夏秋冬四时不差,这便是俗话说的三年两头闰月。
    ——《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365天,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尧用羲氏和氏家族中之贤能者,敬顺天理,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得知春夏秋冬一年有365日,又以置闰月的办法调配月与岁,使春夏秋冬四时不差,授民以时,便于农事,同时可以信治百官,取得各方面的成功了。观象授时制定尧历,这是我们仍在使用夏历(俗称阴历)的鼻祖。陶寺观象台遗址发现,是对《尧典》记载的考古实证,经碳14测定距今4100年,比英国的巨石阵还早500年。观象台兼祭祀功能,由13根柱子,12道观测缝和一个观测点组成,日出之光透过某一缝正中投射到观测点上,则为陶寺历法某一特定日子,共二十个节气,其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得到准确验证;节气把握农时的命脉,为中华独创。寒暑交替,昼夜消长,大自然的恩赐是有变化规律的,谁准确把握了它谁就能最大限度受惠,观象台就是一把打开自然之门的钥匙,观象师兼祭祀,相当于国师,神圣仅次于尧王。
    可见上古帝王对观象制历何等重视,更看出星历在指导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职事上的特殊地位。
    ——如果说蒸汽机带来了工业革命,那么古观象台就是农耕文明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对国家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陶寺观象台——人类文明的第一道曙光

       陶寺观象台,一个划时代的科技进步产物,人类文明的第一道曙光;如果说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那么观象台就是农耕文明的标志,从刀耕火种过渡到耒耜为代表的农耕,经过几十万年的时光,纵观人类生活的全部历史,混沌蒙昧是漫长而持久的,文明开眼只是最近瞬间的事,“观象授时”引导人类按自然规律播种和收割,意义是划时代的,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不但产生效益,在更深的层面上,它对国家的形成,种族的兴旺起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最早的中国在哪里?就在唐尧部落联盟,其实,在同一时代,唐人、夏人、周人是并存的不同部落,就像现在的美国、中国、俄国,国家的形成是由部落滚雪球式的吸附作用,仅仅中原地带,曾经是万国并存,而后三千,而后数十,而后一统,这种融合除了战争硬实力的吞并,还有科技软实力的凝聚,尧王命人观象授时,以定四时成岁,作物的产量打着滚往上窜,周围的部落那叫一个羡慕,削尖脑袋想弄一张尧王的绿卡,从这一点上说,当今的美国就是五千年前的唐尧。
    强国是历史的代名词,我们学历史有个顺口溜:唐尧舜禹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十六,隋唐以后有五代,宋元明清到中华。唐尧时代,在现代中国的版图内生活着千万个部落,但是后来的人只记得唐尧,其他部落在唐尧的光芒下黯然失色,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当今美国是唯一完成载人登月的国家,五千年前的唐尧是率先完成观象授时的部落,谁引领文明的新潮流,谁就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符。
    陶寺观象台,比英国的巨石阵整整早了500年,而美国比我们先进三十年都有天壤之感,500年什么概念?
    陶寺,一个繁华的时代淹没在历史的厚厚黄土之中,几千年来也只有文人从寥寥的历史典籍当中斑窥到朦胧的轮廓,十年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00多位顶级文物考古专家,凭历史直觉,把目光锁定陶寺,一段辉煌的历史才大白于天下。
    日月运转,江河行地,说到底,人类的所有福祉离不开大自然的恩赐,在靠天吃饭的蒙昧时代,人们有理由敬自然若神明,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先觉的先民首先感觉到周而复始变化的规律性,但是周期是多长?日短夜长,夜短日长,变化的节点在哪儿?
    我们回顾人类计时的历史,首先是结绳记日,后来的更漏计时,后来的机械钟表,后来的电子手表,后来的天文原子钟,纸质的日历、台历、挂历,电脑网络的万年历,以至于到今天,一部手机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但是,陶寺观象台应该是计时的鼻祖,“时间”从它那儿才真正开始。
    在唐尧都城的一角,有一个扇形的夯土台,五千年前,一个神秘的智者,每天黎明前都站在同一个原点上向南而立,凝神聚气关注着太阳从塔儿山(崇山)升起的那一刻,每天在城墙上刻记着日出线的切点,太阳由东而西,由西而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日出最东边的切点,昼最长,是为夏至,日出最西边的切点,夜最长,是为冬至,昼夜等时的那一点,是为秋分、春分,期365天,这是人类第一次有了可资利用的时间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密了时间刻度,最终形成一年20个节气,农历的24节气便由此而来。
    人类一但掌握了时间,生活便发生质的飞跃,何时播种,何时收割,尊崇自然便得到自然丰厚的回报,唐尧部落逐渐富庶起来,一时间四方来贺,纷纷投靠,中华文明掀开崭新的一页。
    陶寺观象台原址复原后,经两年的观测验证,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完美契合,其他节气正在探索和验证阶段。
    我们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站在一个观测原点,13根夯土柱子,12道观测缝,12个节气,观象师兼宗教牧师,其地位仅次于尧王,宗教与科技最初是混为一体的,后来才分道扬镳,人们对观象师敬若神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有理由崇敬他。
    我把相机镜头对准观象台始于2012年的冬至日,是传说的世界末日,我来到这个寒冷的古遗址,正赶上一场罕见的大雪,不巧的是我遭遇了平生最严重的一次高烧,等待日出的前夜,身上发抖,两床被子压在身上也抵不过寒气透骨,一测体温40度,就这样坚持到第二天雪地拍完日出,回来小病一场,半个脸都烧黑了,成了名符其实的发烧友。
    第一次拍冬至虽然感冒发烧,挺一挺,看见日出塔山的那一刻,所有的痛苦都算不得什么,兴奋的心情就是灵丹妙药。
    观测和拍摄四个节气日出,真正是靠天吃饭,全凭运气,耗神费时,需要毅力。和《红楼梦》薛宝钗制作“冷香丸”一样费事:春天白牡丹花,夏天白荷花,秋天白芙蓉,冬天白梅花,配上雨水这天的雨水,白露这天的露水,霜降这天的霜,小雪这天的雪,节气和天气缺一不可。一个季度的漫长等待,拍摄那一刻如果遇到阴天和多云,也只好作罢,再等来年。我从2012年冬至开始拍摄陶寺观象台,至2016年9月23日秋分次日,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组照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快乐仙乐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冬至
阳历12月21-22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阴去阳生的转折点,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昼最短夜最长,由于大气层保温效应,寒冷滞后,气温不是最冷而是真正冬天的到来,这一天交九。
E2为冬至观测缝,塔山日出上切点时,通过此缝光照观测点上,即为冬至。
拍摄时间:2014年12月22日,冬至日,日出时间8点13分。

冬至.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0: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分
阳历3月20或21日,太阳位于黄经0°。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就是秋分。

塔山日出上切点从E7缝照射观象台观测原点,据此尧王发布春播指令,唐尧部落率先进入农耕文明门槛,八方部落纷纷依附,成为最早中华雏形。观象台日出之光便是中华文明曙光。
2013年3月20日凌晨5点,从100多公里外赶到陶寺,天气晴朗。拍摄时间:7点05分。
春分.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0:5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
每年阳历6月21日——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2016年6月22日夏至,日出在E12缝(右侧第一缝),该日早晨5点27分日出。
夏至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6-9-29 10: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分
阳历9月22或23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昼夜均分。
拍摄时间:2016年9月23日6点58分。
秋分.jpg

发表于 2016-9-29 13: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发表于 2016-9-29 15: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记录!欣赏支持!
发表于 2016-9-29 15: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记录!欣赏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际摄影网 ( 京ICP备19028990号-1 )

GMT+8, 2025-2-9 00:23 ,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