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国际摄影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93|回复: 0

由“荷赛”《加沙葬礼》“造假”风波想“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20: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16日起,2013年世界新闻摄影年度奖照片《加沙葬礼》赏析文章,不胜杦举。5月16日,峰回路转,《2013年荷赛年度照片是如何通过photoshop伪造篡改》被网络转载25000余次。我国也引起议论纷纷,沸沸洋洋,综合评述,倾诉己见。
    本届荷赛评委会主席圣迭戈·莱昂对《加沙葬礼》的评价:“孩子幼小的尸体与男人们愤怒、悲伤的表情结合,与读者内心产生了共鸣,从而使得照片更具有张力,这是一张非常有震撼力的照片。”终审评委维罗尼卡说:“评委们选择这张照片作为‘荷赛’年度大奖的理由有很多。我之所以投票给它,是因为它所具有的人性力量。回顾整个 2012 年,每当我从电视新闻里看到那些战乱地区的报道的时候,我的内心就不可抑制地焦躁,为什么我们会允许这样的人间惨剧发生?我们甚至连那些纯真儿童的生命都无法保护。保罗·汉森的这一张照片,虽然记录的是发生在加沙地带的某个悲惨瞬间,但它恰恰是我这一年来内心中最迫切想要表达的。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一张照片也完成得非常出色,构图、用光堪称完美。它从新闻摄影的技术和功能上非常恰当地用影像概括了过去的 2012 年。”随后很多批评家和网民指出:“这幅充满愤怒和恐怖色彩的照片实际上是媒体记者在消费战争和他人的痛苦”。国外博客文章《为什么荷赛奖的新闻照片好像电影海报?》,质疑拍摄者对照片做了过分的后期处理,使用了图片处理软件,改变了画面高光和阴影部分的曝光,使高光部分有层次、阴影部分有细节,从而呈现出“电影海报”一样的视觉效果。“过度修饰,让我们面临着诚信危机。”法国一家媒体的评论说:“摄影师的调色似乎是在把一张抓拍照片变成绘画。结果当然很令人震惊”。荷赛发布:请第三方两位专家对照片原始文件鉴定,宣布此照片没有作假。计算机博士坚持己见发文说:照片里矛盾重重的光影,是因为作者并未根据原始光线的特性展开修饰,而是违背现场光线,一味煽情。是否从几张照片合成仍然存疑,至少作者对画面不同部分的处理已经超出接受范围,相当于在一张画面里将不同部分的数据移动合成。法医图像分析师说:“照片本身几乎可以肯定是由三张照片复合而成,然后提亮哀悼者的脸”。笔者对此有异议,因为,“照片复合而成”,是有据可查的,凡是“PS”过的照片,从电脑中则一目了然。美国摄影界新闻(PDN)发表文章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摄影记者遭到质疑。这篇文章针对科技博客仅凭一个单一的消息来源,就断言摄影记者造假发出质疑,认为这颇有要用这个事件吸引点击率炒作自己的目的。笔者认为,《加沙葬礼》进行了包括曝光、色调在内的后期处理,遭到质疑,新闻摄影“PS”的底线问题再引争论。经过这样的后期调整,新闻信息更准确、更具现场感。摄影专业的术语“宽容度”,是指感光材料对光线明暗反差的容纳程度。超过了“宽容度”,都无法清晰地展现事物细节。目前,摄影的感光的宽容度,都小于人眼的宽容度,尤其是数码相机的感光材料CCD等。“HDR”技术是数码相机感光宽容度达不到目标的一种补救技术。《纽约时报》提到:“对色彩和反差的调整,必须在一定限度内进行,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还原现场信息。”汉森的后期调整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汉森改变画面色调,并没有改变画面的基本新闻事实。保罗·汉森说: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的使命就是追逐新闻,是选题把我带到了世界各个角落。获得‘荷赛’奖,我仍然一如既往地对新闻充满热忱。用苏珊·桑塔格的话共勉:“一切都在于保持专注。注意力就是生命力。它连接着你和其他人。它让你变得敏锐。所以,请保持热忱,去追问新闻的真相。”“每一次来加沙,我都会尽可能多地和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交谈,但是我至今仍然没有能够找到一把可以解开这种死结的钥匙。我所目击的事实告诉我,面对这种僵局,巴以双方政府同样无能为力。巴以问题如此复杂,以至于任何一方都可以拿得出一套符合逻辑的解释和口号,让你无法否定。”
    综上所述,并非“笔走偏锋”,则是“事实于雄辩”,保罗的话恰如其氛,可谓“道法自然”,从评委上述得知,在“造假”风波沒出现前,未雨绸缪,“道亦有道”。笔者由“荷赛”《加沙葬礼》“造假”风波,引发想“道”,当国外有了“造假质疑”,获奖作品便成了“群起而攻之”的“众矢之靶”,莫非都有“由羡慕变成了嫉妒”心理在作崇,笔者敢说,非矣!大多有识之士,是为了新闻摄影的真缔,而“慎言论之”。影调调整是新闻图片后期处理的危险地带,处理不好就有“隐藏”之嫌。摄影记者的基本功,是最终使图片产生抓人、动人的真实“镜头感”。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外部结构,给人美感,而且还能通过对外部的再现技法,去深化主题,寓意情理,展示现象。新闻图片要求在完全没有违背新闻摄影真实性原则前提下,运用技巧,强化突出新闻事件的本质。“荷赛”获大奖的作品,也亦如此。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数字时代为改动图像提供了便利条件,跨越新闻职业道德者会被淘汰。新闻图片被人为改动是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行为,也是摄影记者不可超越的生命底线。这才是“有理走遍天下”,“道法自然”,“道亦有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际摄影网 ( 京ICP备19028990号-1 )

GMT+8, 2025-2-9 02:42 ,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