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国际摄影网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47|回复: 8

《对数字照片真实性问题之愚见—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9 13: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黑白片摄影时代,没有多少人对照片的真实性问题提出过怀疑。
      原因是,因为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里,照相器材都被国家列入“奢侈品”的管理范围。因此,没有多少人能对黑白片摄影和暗室技术,那一整套繁琐、复杂的操作过程搞清楚;所以就更不知道黑白片同样存在人为加工的问题。
      中国人就是这样,对搞不清楚的东西不会产生怀疑,只是觉得它很神秘,于是就怀着象崇信神灵那样的心理去理解神秘,既然神灵不会错,那么黑白片的真实性也是无容置疑的了。
      从90年代数字影像技术出现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原来高不可攀的摄影也就变得越来越简单化了。凡是能打开电源开关、按动快门按钮的都会摄影,而且照片是拍立得。根本不再需要考虑象黑白片那样,必须等到像馆冲洗出照片才知道效果,于是,对摄影的印象就不象以前那么神秘了。除此之外,大家还发现计算机这个东西,可以把数字照片搞得比想象中的更完美,于是对数字照片的“真实性”也就开始怀疑了。
      对先前黑白片的神秘印象心理尚未消除,马上就有了数字影像的快速入门,而且又还有把玩计算机图形处理这一系列的兴奋过程。在还没有来得及搞清楚同样是照相机,两种记录载体不同的若干原理时,于是就大声惊呼:数字图像存在着“不真实”的问题。相反,这些人讳口不提黑白片是否存在“真实性”的问题。因为,有些人还沉寝在黑白片摄影的神秘印象之中,有些人对黑白片摄影完全不懂。有可能知道、了解数字图像处理这块“膏药”的简单炼制过程,而完全不知道或者根本不了解黑白片这块“膏药”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那么,数字图像的真实性,是不是存在问题?肯定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要是没有问题就不会出现“周老虎”了。但近几年出现一些影响及其恶劣的,弄虚作假的“摄影门”事件,毕竟屈指可数,并不是已经泛滥成灾,影响到社会和公众正确思维的普遍性、严重问题的程度。
      所以愚以为,对数字照片的“真实性”这个问题,应该冷静、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待,不能完全采取一概而论的武断态度。即:首先要看真实性所指的实质问题和使用目的,究竟是纯技术、艺术上的表现问题,还是非技术、艺术以外,故意混淆是非、弄虚作假的问题。
      黑白片有没有后期?是否也存在真实性问题?了解这个问题的人,可能要推到“文革”时期已在工作的群体,或者起码是中学生年龄段的,他们对黑白片摄影就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才见过黑白片的拍摄或者制作。这里斗胆说一句,80后出生的人,尽管手里拿的是高档照相机和白镜头,但对黑白片制作的相关知识和过程知晓甚微,可能有很多人只知道彩扩,根本就不了解黑白片制作流程。
      1、首先就片论片,说说黑白片是否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其实黑白片同样存在在后期处理问题,而且后期加工中,涉及到光、化学、物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比如:
      A、负片显影药液有软、中、硬性配方,这涉及化学知识;
      B、显影液温度高低,显影时间长短,对负片质量有很大影响,这涉及物理与化学两方面的知
         识;
      C、印、放像片相当于在第二次摄影,控制曝光时间和曝光量,是成败关键,这涉及光学知识。
      D、印、放像片的像纸,有软、中、硬性1-5个型号来适应负片密度的调整;
      E、显影时间的长与短,又影响到照片整体表现的还原;
      F、负片和照片冲洗后,还需要根据对存在缺陷修、刮、描(红)、填(黑),以及照片的修、
         刮、填(黑)、着色等人为技术干预。
      所以说,从黑白负片到照片的显影配方、显影时间、药液温度控制;负片与照片的修、刮(黑点)、描(白点)、绘(水彩、油彩)、减薄、加厚、退色、虚化、重影、正负片、浮雕效果等等,无一不是在对原始影像(潜在的和可见的)上面进行人为改变、加工。
      要完成这一系列复杂技术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掌握黑白片成像的基本原理;具备熟练的拍摄经验和技术;完全掌握黑白片的后期制作技术(当时叫“暗房技术”,“后期制作”是现代名称)。可想而知,这一套功夫,没有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专业实践,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就此过程而言,黑白片的“真实性”已经荡然无存。
      再说数字图像,由于它没有了 “负片”这个载体,你想用黑白片那种方法来处理都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使用PS工具来实现。大家所使用的PS,恰恰就是把黑白片这一套十分复杂的处理方法,用简单的操作程序(工具)来实现。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根本不懂黑白片操作的、甚至不会摄影的人,都能把这一套传统技术运用自如。
      那么,口口声声怀疑数字图像“真实性”问题的人,为什么对前述复杂手工操作成的照片,认为具有真实性,而运用同样的原理,用现代计算机替代复杂手工操作就而操作,就说它不真实了呢?这有如左手拿筷子和右手拿筷子的问题,究竟哪个正确、哪个又错误呢?只要明白这个根本的道理后,纯技术上的“真实性”问题,愚认为就可以解决了。 假如,认为这两点还不能说明问题,那就再以数字技术方面的常识来作进一步解释。
     2、数字照相机记录色彩的方式(原理)问题
      愚曾经在一个有组织的摄影交流会上以:“数字式照相机记录的图像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为题,请知道的人分别举手表示。出乎意料,在场的几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赞同是黑白的,其余都认为是彩色的。就此以点带面分析,有许多摄影人在数字影像基础知识方面还有盲区。
      目前,任何一台数字式照相机,它使用的感光元件只有CCD和CMOS两种。这两种感光元件,对我们人眼看到的万紫千红的颜色,即:光谱成分中的三原色光(红R、绿G、蓝B)不能严格区分,所以它只能记录三原色光中,其中的一种原色光的灰度级,其余两种颜色光是通过照相机的CPU运算(即:查值)得出来的。为了使拍摄图像得到更准确、真实的色彩和更高的像素(清晰度),于是就用三只CCD或CMOS来分别记录红R、绿G、蓝B三原色光的灰度级。
       因此说,照相机的CCD和CMOS实际上是个色盲,或者说数字照相机就是一台黑白照相机。由于每个照相机厂家的查值运算方法不同,所以得到的数字图像效果就不一样,例如大家的共同体会或感觉是:尼康-锐、佳能-柔、索尼-鲜、松下-占中间。正因为各个厂家追求的效果各有择重,CCD和CMOS的制造工艺不同,在同样的环境下,不同的、甚至相同牌子的照相机、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图片的色彩效果就存在差异。再加上镜头的结构、材质、成影像等相关因素影响,肉眼看见的客观物体色彩,在照片上的反应就不那么真实(这里不可能一一尽述)。所以说,每台数字式照相机都存在“偏色”现象,哪怕再高级的照相机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有了这个方面的答案,它就解决了下一个问题:
      3、数字图片不应该调整或修改,否则就失去了真实性
      如上所述 ,既然每台数字式照相机都存在“偏色”的现象,得到的实际图像与实物又存在差别;凡是与实物存在差别的东西,它本身就是不真实的;所以应该对数字图像作必要的纠正、调整;对此作法大家可能都会认同的。适当对表现、还原不真实的数字图像去伪存真,只要不是象“周老虎”那样,利用自己或者别人的照片,专门去搞那种面目全非、拼凑、组合加工、伪造的“涂片”;而是通过自己精心拍摄后,再利用计算机及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工具),来纠正CCD或CMOS记录的图像误差,让图像的色彩、亮度、对比度等更接近真实物。那么,它的“真实性”问题是不应该受到怀疑的;相反应该怀疑的是,记录的原始数字图片,还原表现是否真实。
       令人遗憾的是,不知是哗众取宠,还是故弄玄虚, 现在有许多需要数字照片的(甚至是收取参赛费欺骗人的比赛),都无一例外的要求作者不得对数字图像调整或修改,否则要取消作者的某种资格。这种现象,如是一家之言倒还罢了,结果这种与事相违的错误认识在不断扩大、盛行,而且影响到拍摄者的正确思维。
      4、意义和价值上的“真实性”问题   
      众所周知,对摄影作品的真实性问题,除办理刑事案件;代表国家公诉的和审判案件的机关;法律明令对音、像证据禁止调整或修改的;不得进行任何处理,否则证据无效。除此之外,凡是法律没有规定的、不是明令禁止的一切摄影艺术作品,根本就不存在任何所谓“真实性”的问题。
      至于使用自己或者别人的摄影作品,故意混淆是非、弄虚作假,侵害到社会和公民的权益,这属于违法、犯罪问题,不属于本论题讨论范围。           
      结论:艺术,本身就是追求唯美的、需要夸张、更需要修饰的。这就不禁要问:既然是要追求真实的、美好的,为什么又偏要去追求所谓“原始”(因为照片本身还原就与实际物体的表现不完全真实、不完美的)?这是在做秀?还是对数字影像原理根本不了解?在不懂装懂?艺术,需要包容;不应该对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采取固有观念宽容衡量;而对另一种艺术形式则采取一成不变的陈旧观念去怀疑、抹杀、抵毁。
      所以,对数字图片的真实性问题,首先应该区别使用性质、范围和对象来谈。如果离开这些前提来谈真实性,无异于鸡蛋里面挑骨头,打着“真实性”的旗帜,干混淆真实性的事。
      无知,本身是没有过错的。有过错的是那些有控制权、话语权、高高在上,害怕“长江后浪推前浪”采取顽固不化的态度,用陈旧、保守的眼光来衡量一切现代化新事物,所谓“权威”的人,才是阻碍艺术百花齐放的罪魁祸首。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5 收起 理由
烤红薯 + 15 非常有分量的帖子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19 15: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学习啦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6:05:52 | 显示全部楼层
2# 邯郸赵保生

感谢保生老师的关注、回复与鼓励
发表于 2012-3-19 20: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要认真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21: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4# sxyczf


感谢sxycz老师的关注、回复与支持
发表于 2012-3-25 01: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的文章,高亮加分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09: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6# 烤红薯
深谢华老师的连续关注、回复与鼓励
发表于 2012-4-3 15: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佳作,这些问题很值的我们摄影人沉思、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17: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8# 雅风
感谢雅风老师的关注、回复与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国际摄影网 ( 京ICP备19028990号-1 )

GMT+8, 2025-2-9 02:01 ,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